城建智控与西安交大交流座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4-08-08
7月31日上午,城建智控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张辉,带队前往陕西西安,拜会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并见证了校企双方的项目签约仪式及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授牌仪式。西安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柴渭,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李小跃,科研院常务副院长邵金友,科研院副院长王庆琳,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执行院长王小华,微电子学院院长、书记耿莉,未来技术学院和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方敏,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张英佳,微电子学院副研究员陶慧斌,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方续东,数学与统计学院高级工程师任海军;城建智控党总支委员、副总经理刘宝东,党总支委员、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孙巍,董事会秘书王晶,福建智控董事长唐江洪,城建智控创新业务总监刘珠峰、产品总监张利宽、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熊辉,以及智慧产品中心、研发部、西安分公司相关负责同志等参加了活动。
校企双方首先在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教学主楼举行了座谈。张辉及卢建军分别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表达了对于深化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强烈愿望。
张辉简要介绍了城建智控的发展历程、智慧城轨建设情况及在智能计算体系架构中取得的成效。他表示,西安交大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深入实施“6352”工程汇聚各类创新资源,不断健全“1121”模式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校地企合作道路。城建智控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核心,打造“产品+服务”的交通数字化转型体系,期待与西安交大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技术攻关、多专业融合、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卢建军对张辉一行表示欢迎,介绍了西安交大依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持续推进校地融合、校企融合、产学研融合的生动实践。他说,西安交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持续推进“6352”工程和“1121”模式,强化原始创新和高质量科技供给,深化校企合作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若干措施》,为学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城建智控深耕数字交通领域,在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能与城建智控携手合作,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共同探索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并依托企业在城市轨道交通城轨云领域、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点问题,助力轨道交通标准化体系的构建,为行业发展、社会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座谈结束后,双方在逸夫科学馆举行了“半自动运行少人化值守智慧车站综合运管平台应用研究”“面向异构资源池的多云管理平台研究”“面向智慧城轨的信创一体机开发研究”三个联合研发项目的签约仪式。孙巍和王庆琳分别代表城建智控和西安交大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各自投入优势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以及市场渠道等,以确保联合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实施。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双方将共同开启校企合作的新篇章,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智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等领域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随后,在双方领导的见证下,柴渭代表西安交大将“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铭牌授予城建智控,标志着城建智控正式成为西安交大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这一举措将为双方在学生实习实训、科研合作等方面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深入的合作机会。
仪式结束后,双方举行了交流会。与会人员就具体合作事项、人才培养、未来前沿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就西安研发中心布局、校企创新成果转化孵化、校企合作与实习实践、人才联合培养项目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沟通,进一步明确了合作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双方一致同意,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合作,共同为西安乃至全国的数字城市建设、数字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等领域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城建智控与西安交大拥有显著的优势互补关系,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将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城建智控将继续秉承“以创新科技赋能城市轨道交通,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初心使命,依托西安交大的资源,发挥自身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深度融入陕西当地的轨道交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为包括西安在内的各地业主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服务,同时,城建智控也将全力助推西安“双中心”建设,为中国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