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智控“智中枢”助力重庆璧铜线安全畅行不停步

发布时间:2025-04-01


2025年3月31日,重庆市郊铁路璧山至铜梁线(以下简称:璧铜线)迎来载客运行后的第96个安全运营日,距离“百日”关键节点仅一步之遥。自2024年12月26号开启“欢乐体验周”以来,这条串联城市与郊区的交通动脉,累计运送乘客超213万人次,列车正点率高达99.98%,兑现率稳居100%,成为市民信赖的出行选择。

wps_doc_0

亮眼成绩的背后,不仅得益于重庆市渝西快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重庆璧铜线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全体参建单位的的深度协同,也离不开贯穿全线的智慧“神经中枢”——城建智控自主研发的弱电系统“智中枢”。

wps_doc_1

作为中国首条采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建设,并且全线应用国产自主研发信号系统的轨道交通线路,城建智控为璧铜线打造了全新的云边协同、边边协同系统架构,实现完全自主化超融合智能“智中枢”;将7大专业、50余个子系统整合为"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平台,实现设备状态全息感知、故障隐患毫秒级响应、运营策略动态优化三大核心功能。

自璧铜线项目启动以来,面对复杂城市轨道环境与多专业接口的整合挑战,城建智控组建30余名技术骨干成立攻坚专班,制定涵盖设备调试、系统联调、应急预演的全周期保障方案。项目经理窦小龙回忆:"团队采取'专业分组+模块推进'工作法,在综合监控、通信、信号、信息化设备、站台门、自动售检票以及安防等7个专业同步开展技术攻关,曾连续三个月每日奋战16小时,通过搭建虚拟仿真平台优化参数配置,仅用45天完成全线9个站点弱电系统的极限压力测试,攻克了多个技术瓶颈,确保'智中枢'控制平台在开通前实现零故障交付。"

wps_doc_2

运营保障并非单打独斗。智控团队与渝西快线建设运营公司、璧铜线轨道运营公司建立“三方联席”机制,通过每日数据共享、每周联合巡检、每月应急演练,形成“发现问题—联动响应—快速修复”的高效闭环。同时,弱电系统引入了视频监控智能识别系统、智慧车站数字孪生系统、车站智能机器人系统等,同步实现了上层应用的创新突破。这一城轨云弱电集成智能化的全过程解决方案,不仅保障了全线列车的准点运行。项目总工姜海峰表示,“通过构建'管理协同+技术融合'双轮驱动模式,我们成功将跨专业调度效率提升40%。这一城轨云弱电集成智能化的全过程解决方案,为轨道交通弱电系统深度智能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在业内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wps_doc_3

翻开运营日志,一组数据尤为亮眼:开通至今,璧铜线累计开行列车9011列次,运行里程33.8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8.5圈;日均1.78万人次的客运量背后,是团队对“智中枢”系统数十次实时优化迭代的成果。璧铜线OCC控制中心的可视化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全线各车站和列车的设备状态,一旦某个子系统发生故障,平台会以毫秒级响应自动启动应急预案,同步推送处置方案至站务终端,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公司基础研发中心经理邓能文自豪地说:“团队为璧铜线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参与建设的职工们每次看到乘客顺利抵达,就觉得那些通宵调试的日子都值了!”

wps_doc_4

基于云边端协同的架构设计充分应用云计算、边缘计算、高性能存储平台、大数据平台等前沿技术,城建智控为璧铜线构建了一套满足全专业上云的底座平台,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一体机可满足计算,存储,数据交互等多种功能,可快速处理各种类型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以及公司近十年积累的故障库,使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时间缩短至传统模式的1/5。人工智能权威专家、公司创新业务总监徐孝天表示,目前,城建智控还在推动智能控制一体机、巡检无人机等硬件与Deepseek模型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治未病”的智慧运维。

wps_doc_5

如今,这条承载着重庆市民“半小时生活圈”愿景的轨道动脉,正以每日超百次的高频运输编织城市发展新图景。城建智控璧铜线项目团队表示,将持续以基层创新力量打磨技术细节,让“智中枢”更智能、更可靠,为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稳稳的幸福”。

wps_doc_6

从图纸上的技术参数到钢轨间的数据洪流,从建设期的不眠之夜到质保期的智慧护航,城建智控团队以“铁军精神”铸就了新时代基建丰碑。当列车穿行于巴渝山水之间,“智中枢”系统跳动的每一条数据,不仅诠释着国产化技术的硬核实力,更谱写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乐章。未来,这场技术革命与城市脉动的交响曲,必将随着轨道的延伸奏响更磅礴的篇章。